中国老兵重回鸭绿江,偶遇当年救他的朝鲜姑娘,姑娘:你已儿孙成群
王建国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走进客厅,看见养父正端坐在沙发上,又看着电视屏幕发呆。
"爸,您怎么又盯着纪录片出神?"
屏幕上正播放着纪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的专题片。
画面上是鸭绿江边雪花纷飞的场景,解说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壮举。
王德明没有回应,眼睛依旧定格在那片随风飘舞的雪花上,他那布满皱纹的手不自觉地摸向胸前。
那里藏着一个小布包,是他七十年来从未离身的宝贝。
"爸?"王建国放下汤碗,轻轻拍了拍老人的肩膀。
王德明这才回过神来,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,他的声音坚定而温和:
"建国啊,我想再去一次鸭绿江,那儿有我放不下的记忆..."
王建国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请求,一时语塞。
养父很少提起往事,更不曾表达过要回到那片战场的愿望。
这突如其来的请求背后,必定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。
01
王德明今年已经90岁高龄,但精神矍铄,他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。
现在和养子王建国一家生活在丹东市区的一个小区里,日子平静而温馨。
1950年的一个冬天,王德明踏上了朝鲜战场。
时光荏苒,当年的峥嵘岁月已经成为尘封的记忆。
但每每看到关于抗美援朝的影片,老人就会陷入沉思,眼神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。
这天,电视上播放的纪录片里提到了长津湖战役和鸭绿江畔的战斗场景,触发了王德明深埋于心底的记忆。
影片中那呼啸的朔风、茫茫白雪和战士们坚定的面容,将他带回到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。
晚饭时,王德明罕见地提起了往事:
"建国啊,你知道吗?当年我们过鸭绿江的时候,河水结了厚厚的冰,我们就踩着冰过去的。"
老人的眼中闪烁着光芒:"水太冷了,有战友掉进冰窟窿里,几分钟就冻僵了..."
王建国很少听养父提起扭断经历,此时不由得放下碗筷,仔细听了起来。
"爸,那您怎么从来不和我讲这些事情呢?"
王德明叹了口气:"那些事情太苦了,不值得提起,不过...我一直想再回去看看。"
"看什么?"王建国好奇地问。
王德明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卧室。
他从床头柜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看上去很旧的小布包,小心翼翼地打开,里面装着一小撮土壤和几粒黑色的种子。
"这是我在朝鲜的时候,一个朝鲜姑娘给我的,她救过我的命。"
王德明的声音微微颤抖:"我答应过她,战争结束后会去找她,但后来……"
王建国从未听养父提起过这段往事,一时间不知如何接话。
"我想再去一次鸭绿江,看看那片土地。"王德明的目光坚定。
王建国理解养父的心情,但又担心他的身体状况:"爸,您的腿脚不太方便,这一路……"
"我知道自己的身体。"王德明平静地说,"但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。"
看着养父平静的眼神,王建国最终点头答应:
"那我陪您去,等天气好一点,我们就出发。"
王德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他又小心地将布包收好,放在胸前的口袋里。
那是他一生的珍宝,也是他与那段往事唯一的联系。
三天后,王建国陪着王德明踏上了前往鸭绿江的火车。
老人带着他珍藏多年的军用水壶和那个小布包,精神异常振奋。
王德明望着窗外的景色,思绪回到1950年的冬天。
他向养子讲述那段隐秘的往事,那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,也是最美好的回忆。
"我们当时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中负责掩护主力突围。"王德明娓娓道来。
"那天晚上,我跟着几个战友去前沿阵地埋地雷。”
"夜很黑,天上的星星都被厚厚的云层遮住了。"
说到这里,老人的眼神变得深邃,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夜晚。
他的声音低沉而平静,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,但眉宇间的紧张感却出卖了他内心的波澜。
王德明的声音微微颤抖:"任务完成后,我们开始撤退。”
"谁知道敌人突然发射照明弹,我们被发现了,紧接着就是一阵炮火。"
"我被爆炸的气浪掀翻,一块弹片击中了我的腿,血流不止,我挣扎着爬了一段路,但最终昏迷了过去……"
王建国从未见过养父如此情绪化的一面,他静静地听着,不忍打断。
"等我醒来的时候,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地窖里,一个朝鲜姑娘正在给我包扎伤口。"
说到这里,王德明的眼神变得柔和:"她叫朴善花,当时只有18岁。”
"她的父亲是当地的农民,家里很穷,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收留了我。"
当时美军经常搜查村庄,如果发现有人藏匿志愿军,不仅藏匿者会被处决,整个村子都会遭受牵连。
朴善花和她的父亲知道这一点,却依然决定救他。
王德明的语气中充满感激:"那个地窖非常小,大概只有四五平方米,堆满了粮食和杂物。”
"朴善花每天会偷偷下来给我送饭、换药。"
"她会给我唱朝鲜民谣,虽然我听不懂歌词,但那柔和的旋律让我忘记了伤痛。"
养子安静地听着,看着养父脸上浮现出异样的神采。
"我们虽然语言不通,但通过简单的词和比划,慢慢能够交流了。"
王德明说着,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容。
"她很勇敢,很善良。有一次,美军突然搜查他们家,她为了掩护我,自己受伤也不肯透露地窖的位置。"
说到这里,王德明的声音哽咽了:
"那天晚上,她一身伤痕的给我送来热粥,我发誓要保护她,可是……"
老人停顿了一下,眼中闪烁着泪光:
"朴善花带来了一盏小油灯,我们在昏暗的灯光下聊了很久。”
"她教我几句朝鲜语,我也教她说家乡话。”
"我们描述各自的家乡,讲述各自的梦想。"
"我答应她,等战争结束后会回来找她。"
王德明深深地叹了口气:"一个月后,我伤好的差不多,必须回部队了。”
"朴善花带我走了一条小路,避开了美军的巡逻。”
"分别时,我把祖传的玉佩送给了她,上面刻着'平安'两个字。”
"我对她说,这块玉是我祖上传下来的,可以保佑她平平安安。"
王建国从未听过这段故事,不由得被深深打动,他轻声问道:"后来呢?"
"后来啊..."王德明的声音充满遗憾。
"我回到部队后,被调往了前线,参加了第五次战役。”
"有一次,我右腿中弹伤势严重,被送回国内治疗。从那以后,我就再也没能回到朝鲜。"
王德明小心翼翼地从胸前的口袋里取出那个小布包,轻轻抚摸着。
他的眼中满是怀念:"这个布包是朴善花缝制的,里面装着她家院子里的土壤和种子。”
"她说,如果我不能回去找她,至少可以在家乡种下这些种子,让它们代替她陪伴我。"
"七十年了,我一直留着它。"
王建国内心被这段尘封的往事深深触动,他从未想过养父年轻时还有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。
02
在前往鸭绿江的列车上,王德明继续讲述着他回国后的经历。
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,他曾多次尝试寻找朴善花。
但因为当时国际形势紧张,加上他对朴善花家的具体地址并不清楚,最终也没有找到。
"那时候通讯不便,两国之间的联系也很有限。”
"我曾经托战友带信过去,但从来没有得到回音。"王德明轻声说道,眼中满是遗憾。
"后来我到了东北一家钢铁厂工作,专心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了,也就没继续找了。"
王建国点点头,这一段他倒是有所了解。
王德明看着养子,眼中充满温情:
"我因为在战场上受伤,导致无法生育,于是去福利院准备收养个孩子。"
"我第一眼看到你,就觉得你特别像我的一个战友。”
"他在战场上为了救我牺牲了,也许这就是缘分吧。"
"有了你以后,我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你的身上,慢慢的就就将那段往事放下了。”
王建国内心触动,他很早以前就知道自己是领养的,对于养父的养育之恩,他从来都记在心上。
王建国感动地握住养父的手:"爸,您对我的好,我这辈子都报答不完。"
老人笑了笑:"傻孩子,我不需要你报答,你只要过得好就行。"
列车继续行驶,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,从城市到乡村,再到山川河流。
王德明望着窗外,陷入了沉思,他喃喃自语:
"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又想去看看那个地方。"
"也许是年纪大了,总想着了却心愿吧。"
王建国安慰道:"爸,无论你想做什么,我都会陪着你,您放心。"
王德明点点头,眼神中透露出欣慰。
一路上,他有时候沉默,有时候讲述着当年的点点滴滴。
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,在回忆中变得愈发鲜活。
到达丹东市后,他们稍作休整,第二天便前往鸭绿江畔的断桥遗址——当年志愿军主要的渡江点之一。
岁月变迁,如今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。
但对王德明来说,眼前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不可磨灭的回忆。
站在江边,望着对岸的朝鲜山川,王德明的眼中涌出泪水。
风吹动他花白的头发,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风雪交加的冬夜,王德明指着江对岸:
"建国啊,你看那边,当年我们就是从那里过去的。”
"那时候江面结了冰,但是冰层薄,随时可能裂开。”
"我记得有个战友,才十七岁,掉进冰窟窿里再也没上来..."
王建国静静地听着,他能感受到养父话语中的沉重与怀念。
"那时候啊,美军的飞机天天来轰炸,我们只能在晚上行军。”
"白天就藏在山洞里,树林里,有时候一躲就是一整天,饿了就啃一口冻得硬邦邦的干粮..."
老人的声音中充满了对过往艰辛的回忆,但更多的是一种自豪感,一种完成了神圣使命的荣耀感。
中午,他们来到江边一家朝鲜风格的小饭馆吃饭。
这家店内装饰充满了朝鲜特色,墙上挂着朝鲜风景和人物的照片。
点完菜后,王德明的目光忽然被墙上的一张照片吸引。
那是一张朝鲜农村的照片,画面中的村庄,与他记忆中朴善花家极为相似。
王德明指着墙上的照片说:"建国啊,你看那张照片……"
就在这时候,饭馆进来了一个旅行团的人。
其中一位老妇人,看上去约莫八十多岁,已经白发苍苍,穿着朝鲜传统的服饰。
老妇人一进门,眼睛就直直的盯着王德明,脸上神情十分复杂。
王建国看着老妇人不寻常的举动,奇怪的问道:“您有事吗?”
老妇人没有立即回答,还是一直盯着王德明看,眼神中充满惊讶和不确定。
她张了张嘴,却没有发出声音,仿佛见到了什么难以置信的事情。
王德明也注意到了老妇人的目光,他抬头看了她一眼,然后继续低头吃饭,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。
在他看来,可能只是老人家对陌生人的好奇。
老妇人犹豫片刻,最终走向了自己旅行团的桌子,坐了下来,但她的目光始终不时地投向王德明这边。
"那位老人家好奇怪,好像认识您?"王建国低声问道。
王德明摇摇头:"不可能,我去朝鲜都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,不可能有人记得我。"
王建国于是不再多言,两人安静的吃起了饭。
饭后,王德明提议去江边的断桥遗址看看。
这座因轰炸而断裂的大桥,如今已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象征性遗迹。
站在断桥前,望着对岸的朝鲜领土,王德明陷入了沉思。
"当年我们部队就是从这里附近渡江的。"他指着江面说。
"那时候江边全是士兵,黑压压一片,都是穿着棉衣的年轻人。”
"大家很兴奋也很紧张,没人知道等待我们的是什么,只知道祖国需要我们......"
王建国听着养父的讲述,试图想象当年那场惊天动地的战役。
那些年轻的生命,那些坚定的信念,那些不计代价的牺牲,构成了中国现代史上最为壮烈的篇章之一。
正当他们沉浸在回忆中时,那位老妇人再次来到了他们身后。
这一次,她鼓起勇气走上前来,用略带口音的中文问道:"请问,您是不是王德明?"
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让王德明十分惊讶。
他转过身,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老妇人,岁月的风霜已经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,但那双明亮的眼睛依然透着几分年轻时的神采。
他谨慎地回答:"我是王德明,您是......"
老妇人没有立即回答,而是颤抖着手拿出一个精致的玉佩。
那块泛着温润光泽的白玉上,清晰地刻着"平安"二字。
王德明的目光落在那块玉石上,身体明显一震。
他呆立在原地,眼睛瞪得大大的,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一切。
"善花......"他喃喃地说出这个名字,声音几乎微不可闻。
老妇人的眼眶立刻湿润了,她点点头,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:"是我,我是朴善花。"
两位老人相对而立,泪水不受控制地从眼角滑落。
风吹过鸭绿江面,卷起细小的水花,见证着这场跨越时空的重逢。
王建国站在一旁,震惊地看着这一切。
他从未想过,养父口中那个遥远的朝鲜姑娘,竟然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。
朴善花是随着一个中朝边境旅游团来的。
这个团队是专门为了纪念抗美援朝75周年而组织的,团员多是与抗美援朝有关联的朝鲜老人。
朴善花告诉他们,每年她都会申请跟随团队来中国,希望能找到王德明。
他们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,尽管语言仍有障碍,但通过翻译,两位老人慢慢交流了起来。
"你一直戴着它?"王德明指着朴善花脖子上的玉佩问道。
朴善花轻轻抚摸着那块玉石,点了点头:"这么多年,从不离身。"
她的中文简单而生涩,但足以表达她的心意。
朴善花讲述了这些年的经历,战争结束后,她的村子遭受了严重破坏,父亲带着他们去了别的地方定居。
她一直希望王德明能回来找她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希望渐渐变成了失望。
她轻声说:"我等了很久,后来我不得不嫁人,但我从未忘记你。"
王德明理解地点点头:"我也试图找过你,但那时候太难了。"
气氛变得有些沉重,但也充满了相见恨晚的温情。
王建国看着两位老人,内心被这段跨越国界和时间的情谊深深打动。
朴善花神情纠结,突然问道:"你结婚了吗?"
王德明指了指王建国:"我没有结过婚,这是我养子,当初上战场受了伤,我不能生育,所以收养了他。"
朴善花听完后松了一口气,她似乎在斟酌什么,随后从包里拿出一叠照片:
"我有一个儿子,三个孙子,我想给你看看。"
03
朴善花小心翼翼地从包里取出几张照片,王德明和王建国好奇地凑过去看。
照片中是各个年龄段的人,有老有少,都有着典型的朝鲜人面孔。
朴善花指着一张中年男子的照片说:"这是我儿子,现在在平壤工作,是大学教授。"
朴善花指向几个年轻人的照片,接着说:
"这是我的孙子们,最大的在部队服役,二孙子在工厂工作。"
当她翻到最后一张照片时,声音突然变得颤抖了起来:
"这是我最小的孙子,朴俊浩,现在在北京大学留学。"
王德明接过照片,只是礼貌性地瞥了一眼,但下一秒,他的表情凝固了。
他的手开始颤抖,不可思议地盯着那张照片。
照片上的年轻人约二十出头,英俊挺拔,有着明亮的眼睛和坚毅的下巴。
最令人惊讶的是,这个年轻人的容貌和年轻时的王德明简直如出一辙。
那双眼睛,那个鼻子,甚至连嘴角上扬的弧度,都与当年的王德明惊人地相似。
王建国也注意到了这一点,他看看照片,又看看养父,震惊得说不出话来。
"这...这..."王德明结结巴巴地说不出完整的句子,眼睛盯着照片,无法移开。
朴善花注视着他的反应,眼中含着复杂的情感。
她似乎早就预料到王德明会有这样的反应,她想说些什么,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
情绪激动让她一时说不出话来,眼泪在眼眶中打转。
王建国感到事情不简单,他小心地问道:"您的孙子为什么和我爸年轻时这么像?"
朴善花深吸一口气,盯着王德明的眼睛,声音颤抖的说道:"这不是巧合……"
王建国感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特的紧张感,他看着养父苍白的脸色,又看看朴善花含泪的眼睛,意识到这背后肯定有个不寻常的事情。
朴善花平复了一下情绪,小心地从包里取出一个旧照片簿。
她翻开其中一页,指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对王德明说:"你看。"
那是一张更年轻时的朴善花的照片,旁边站着一个小男孩,大约五六岁的样子。
小男孩的五官,与照片中那个在北京留学的年轻人如出一辙,也与年轻时的王德明极为相似。
王德明看着照片,又抬头看向朴善花。
他的心跳加速,一种预感在心头升起,但他不敢确定,不敢相信。
朴善花深吸一口气,她握住王德明的手,目光坚定地看着他的眼睛。
朴善花欲言又止,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,她缓缓道出了隐瞒了七十多年的秘密,
朴善花的声音虽轻,却坚定清晰:"德明,你离开后不久,我发现自己怀孕了,那个孩子是你的。"
王德明整个人僵在了原地,他的手微微颤抖,嘴唇张合几下,却发不出声音。
这个消息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他的世界,让他一时无法思考。
周围的环境仿佛瞬间消失,只剩下朴善花那双饱含深情的眼睛。
"什么?这...这怎么可能..."他终于艰难地挤出几个字,声音嘶哑得不像自己的。
朴善花点点头,眼中流露出对往昔的痛苦与无奈:
"村里人发现我怀孕后,开始议论纷纷。"
她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道:"在那个年代,一个未婚女子怀孕是极大的耻辱。”
"特别是在我们那样的小村庄里,人们的思想非常保守。"
王德明低着头,紧握双拳,指甲深深掐入掌心,却感觉不到疼痛。
他想象着当年朴善花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,内心充满了愧疚与自责。
朴善花的眼中闪过一丝哀伤:"我试图告诉我父亲真相,但他拒绝听我解释。”
"他断定我被欺负了,你走后没多久,父亲就安排我嫁给村里木匠的儿子朴宗石。”
王建国静静地站在一旁,看着这一幕,心中百感交集。
他从未见过养父如此失态,如此脆弱的一面。
"那个男人...他知道孩子不是他的吗?"王德明终于抬起头,声音中充满了痛苦。
朴善花点点头,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感激:"他知道,婚前我父亲就告诉了他。”
"但他还是愿意娶我,愿意接受这个还未出生的孩子。"。
"宗石是个好人,虽然我们之间没有爱情,但他对我和孩子都很好,从未嫌弃过我们。"
"那...那个孩子..."王德明的声音颤抖着,几乎无法成句。
朴善花再次从包里拿出那本旧相册,指着一张中年男子的照片:
"这是我们的儿子,朴正浩。如今他在平壤大学,是物理系的教授。"
04
王德明接过相册,颤抖的手指轻轻抚过照片。
照片中的男子约六十岁左右,眉宇间确实有几分自己的影子。
特别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,简直就是年轻时的自己。
"正浩知道...他的亲生父亲是谁吗?"王德明小心翼翼地问道。
朴善花犹豫了一下,然后点点头:"他知道,在他十八岁那年,我把一切都告诉了他。”
"包括我是如何在战争中遇见你,如何救了你,以及...我们之间发生的一切。"
王德明低下头,眼泪无声地滑落。
七十年来,他从未想过在异国他乡,有一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孩子在成长,在生活。
"他...他恨我吗?"王德明几乎不敢问出这个问题。
朴善花摇摇头,眼中流露出温柔的光芒:"不,他不恨你。”
"他理解那是战争年代,一切都不由人。”
"他知道你并非有意抛弃我们,实际上,他一直以自己有个中国父亲为荣。"
这个回答让王德明稍稍放下心来,但内心的愧疚和自责仍然如潮水般涌来。
"你们...你们过得好吗?"他关切地问道。
朴善花微微一笑:"我们的生活不富裕,但也算平稳。战争结束后,国家进行了重建。”
"宗石是个能干的木匠,我们家在村里日子过得还算可以。”
"正浩从小就很聪明,学习特别好。”
"在他十五岁那年,被选送到平壤最好的高中学习,后来考上了大学,再后来成了大学教授。"
说到儿子的成就,朴善花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。
王德明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张最初让他震惊的照片上:"那个在北京留学的年轻人...他是..."
朴善花的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:"那是正浩的小儿子,朴俊浩。"
"他和你长得最像,现在他在北京大学读书,是我们家族的骄傲。"
王德明怔怔地看着照片上那个年轻人。
那双眼睛,那个鼻子,甚至连嘴角上扬的弧度,都与年轻时的自己惊人地相似。
这是他的孙子,他的血脉,他的传承。
"我还有...其他的孙子吗?"王德明颤抖着声音问道。
朴善花点点头,翻开相册的另一页:"正浩有三个儿子,大儿子朴勇浩在军队服役,现在已经是个军官了。”
"二儿子朴民浩在工厂工作,已经结婚生子,小儿子就是在北京留学的俊浩。"
王德明一张张地看过这些照片,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表的情感。
这些年轻人的脸上,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他们都是自己的血脉,却从未谋面,从未相识。
"他们...知道我的存在吗?"王德明小心翼翼地问道。
朴善花点点头:"他们都知道,我和正浩从不隐瞒这件事。”
"我告诉他们,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国英雄的血。"
"英雄?"王德明苦笑了一下,"我不是什么英雄,只是个普通的士兵罢了。"
朴善花认真地说:"在我和孩子们心中,你就是英雄。你为了保卫和平而战斗,那就是英雄的行为。"
王建国在一旁听着这一切,心中既震惊又感动。
他从未想过,养父还有这样一段隐秘的过去,还有一个从未谋面的家庭。
他走上前,轻轻拍了拍王德明的肩膀:"爸,这真是太神奇了。”
"您看,您一直以为自己无法生育,但实际上,您已经儿孙满堂了。"
王德明抬起头,眼中噙着泪水:"建国,我...我不知道该怎么办..."
王建国坚定地说:"爸,这是好事啊!”
"您现在不仅有我这个养子,还有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孙子们,更加幸福了。"
听到这话,王德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
是啊,这确实是好事,七十年的遗憾,在今天得到了弥补。
朴善花看着这对父子,微微一笑:"德明,你有个好儿子。"
王德明点点头,眼中满是骄傲:"他是我的骄傲,这些年来,如果没有他的陪伴和照顾,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坚持到今天。"
就在这时,王建国的眼睛一亮,似乎想到了什么:
"爸,既然俊浩现在在北京,那我们可以给他打电话呀。"
王德明和朴善花相视一眼,都有些紧张和期待,王德明小心翼翼地问道:
"可以吗?会不会太突然了?"
朴善花思考了一下,然后微笑着点点头:"我想他会很高兴的。”
"他来中国留学,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到自己在中国的祖父。”
王建国迅速掏出手机:"我们现在就给他打个电话吧!"
王德明突然紧张起来:"等等!我...我该说些什么呢?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他..."
王建国微笑着拍拍养父的肩膀:"爸,您就做您自己。”
"他是您的亲孙子,血浓于水,你们之间自然会有话说的。"
朴善花从包里拿出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一串电话号码:"这是俊浩的电话。”
"他知道我这次来中国,还特意嘱咐我,如果有任何事情,随时可以联系他。"
王建国接过纸条,输入号码,然后犹豫了一下:
"要不要直接视频通话?这样会更方便一些。"
朴善花和王德明都点了点头,王建国按下了视频通话键,电话很快就被接通了。
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年轻而英俊的面孔,正是照片中那个酷似年轻时王德明的年轻人。
"您好?"年轻人用流利的中文问道。
"俊浩,是我,奶奶。"朴善花用朝鲜语说道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朴俊浩的表情立刻变得惊喜:"奶奶!您现在在哪里?这是谁的手机?"
朴善花简单地告诉了朴俊浩他们在鸭绿江边的偶遇,以及他们发现的真相。
朴俊浩的表情从惊讶到震惊,再到难以置信,最后变成了激动和喜悦。
朴俊浩声音因为情绪激动而颤抖,激动地问道:
"真的吗?真的是他吗?我的亲爷爷?你真的找到他了吗?"
朴善花微笑着点点头,然后将手机转向王德明:"这是你爷爷,王德明。"
王德明颤抖着接过手机,看着屏幕上那张与自己年轻时如此相似的面孔,一时语塞。
他的嘴唇颤抖着,想说些什么,却不知从何说起。
"爷爷?"朴俊浩小心翼翼地叫道,眼中闪烁着泪光,"真的是您吗?"
王德明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:"是...是我,孩子。"
听到这话,朴俊浩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,泪水夺眶而出:
"爷爷!我做梦都想着能见到您!”
"从小到大,奶奶和爸爸就常给我讲您的故事,讲您是如何英勇地为和平而战,如何在困境中坚持不懈。”
"我...我真不敢相信,我竟然真的能见到你!"
王德明也泣不成声:"孩子,我也没想到...”
"没想到命运会如此眷顾我,让我在生命的暮年找到了自己的血脉。”
"你...你在北京过得好吗?"
朴俊浩兴奋地回答:"很好!我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,现在是第四年了。”
"我的中文还算流利,在这里有很多朋友。就是有时候想家,想奶奶和爸爸他们。"
王德明微笑着点点头:"你的中文说得非常好,一点口音都没有。”
"你...你什么时候有空?我们想去北京看看你。"
朴俊浩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:"真的吗?您要来北京?太好了!”
"马上劳动节,我们放五天的假,我可以带您在北京好好转转!"
王建国在一旁插话:"那我们五一节前,就先到北京。"
朴俊浩这才注意到站在一旁的王建国:"这位是...?"
王德明介绍道:"这是我的养子,王建国,你叫他叔叔就好。"
朴俊浩热情地打招呼:"您好,叔叔!很高兴认识您!"
王建国微笑着点点头:"我也很高兴认识你,俊浩。没想到我还有个'侄子',而且是北大的高材生。"
朴俊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:"我只是个普通的医学生而已。"
就在这时,朴善花想起了一个问题:
"俊浩,我的签证只能在中国停留三天,明天就要回去了。"
朴俊浩皱起眉头:"这么快就要走?不能延长一下吗?"
王建国摇摇头:"不用担心,我来解决这个问题。"
他掏出手机,拨通了一个号码:"喂,老李,有个事情需要你帮忙..."
06
几分钟后,王建国挂断电话,脸上露出高兴的笑容:
"搞定了!只要去补了手续,朴奶奶的签证可以延长到五一假期结束。”
"这样我们就能一起去北京,一家人好好团聚了。"
朴善花听完翻译的解释,感激地看着王建国:"谢谢你,建国。"
王建国微笑着摆摆手:"不客气,这是我该做的。"
视频那头的朴俊浩激动地说:"太好了!我现在就去准备,给您们安排住宿,计划行程。”
王德明看着孙子兴奋的样子,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幸福。
七十年的等待,七十年的思念,终于在今天画上了圆满的句点。
"俊浩,"他轻声说道,声音里充满了慈爱,"爷爷很期待见到你。"
朴俊浩点点头,眼中闪烁着泪光:"我也是,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太久了。"
挂断电话后,他们站在鸭绿江边,看着夕阳西下,江面上波光粼粼,远处的山峦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。
王德明感慨道:"真是难以置信,我今天只是想来看看鸭绿江,却意外地找到了自己的家人。"
朴善花微笑着看向江面:"命运就是这样奇妙,也许冥冥之中,一切早有安排。"
王建国看着两位老人,内心充满了感动:
"爸,我们回宾馆吧。明天还要去办签证延期,然后准备去北京的行程。"
王德明点点头,伸出手,小心翼翼地握住了朴善花的手。
七十年前,他们在生死边缘相遇,七十年后,他们在鸭绿江畔重逢。
这一切,仿佛就是一场命中注定的安排。
晚上回到宾馆后,王德明久久不能入睡,今天发生的一切如同梦境一般不真实。
他从床头柜上拿起那个朴善花给他的小布包,轻轻抚摸着。
七十年来,这个小布包一直是他与那段往事唯一的联系。
如今,他不仅找到了朴善花,还发现自己有了儿子和孙子,命运对他何其眷顾!
在王建国的安排下,他们顺利办理了朴善花的签证延期手续。
随后,他们购买了第二天去北京的火车票。
下午,朴善花提议去江边散步,走在鸭绿江畔,朴善花向王德明讲述了这些年来她经历。
朴善花声音中带着怀念:宗石在十五年前去世了,他是个好丈夫,虽然我们之间没有爱情,但有着深厚的友情和尊重。”
"他临终前还嘱咐我,如果有机会的话,一定要找到你,告诉你关于正浩的事情。"
王德明低下头,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愧疚:"他是个比我伟大的人。"
朴善花摇摇头:"不要这么说,那是战争年代,没有人能预料到会发生什么。”
"我从不怪你,宗石也从不怪你。我们都明白,在那样的环境下,每个人都只是命运的棋子。"
王德明轻轻点头,心中的愧疚稍稍减轻了一些。
他问道:"正浩呢?他...对我有恨意吗?"
朴善花再次摇头:"没有,他理解那是战争的无奈。实际上,他一直以自己有个中国父亲为荣。”
"在学校里,当老师讲到抗美援朝战争时,他总是格外认真地听讲,因为他知道,那是他父亲曾经参与过的战斗。"
王德明的眼眶湿润了:"我真想见见他。"
朴善花微笑着点点头:"他也很想见你,只是他工作太忙,不能随时出国。”
"但他知道俊浩在北京上学,所以特意嘱咐俊浩,如果有机会的话,一定要找到你。"
王德明疑惑地问:"可是,俊浩怎么可能找到我呢?他甚至不知道我住在哪里。"
朴善花笑了:"他有他的方法,这孩子从小就聪明,做事情很有计划。”
"他来中国前,就收集了所有可能的线索,他知道你是辽宁人。”
"他还知道你的全名和部队番号,实际上,他已经计划在这个暑假专门去辽宁找你呢。"
王德明感动得说不出话来。
他从未想过,在地球的另一端,有一个素未谋面的孙子,正在努力寻找自己的踪迹。
他声音哽咽:"真没想到,命运会如此眷顾我,让我在有生之年找到了自己的血脉。"
朴善花微笑着看向远方:"或许这就是那块'平安'玉佩的魔力吧,它真的保佑了我们平平安安。"
王德明轻轻点头,心中充满了感激和珍惜。
第二天一早,他们乘坐火车前往北京。
在六个小时的车程中,王德明和朴善花一直说着彼此的生活和经历,弥补着七十年的空白。
王建国坐在一旁,静静地听着两位老人的交谈,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敬意。
下午三点,列车准时抵达北京站。
刚一下车,王德明就看到站台上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正是朴俊浩。
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,手里举着一个写有"爷爷"的牌子,目光焦急地在人群中搜索着。
当朴俊浩看到王德明的那一刻,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。
他快步走上前,有些紧张地站在王德明面前,不知是该鞠躬还是握手。
王德明看着眼前这个与自己年轻时如此相似的年轻人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。
他张开双臂,将朴俊浩紧紧地抱在怀中,哽咽着说:"俊浩,我的孩子,终于见到你了。"
朴俊浩也紧紧地回抱住爷爷,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:"爷爷,我找了您好久好久..."
这一刻,时间仿佛静止了。站台上的人来人往,喧嚣声,广播声,他们都已经听不到了。
只有这对祖孙,在跨越七十年的光阴中,终于相拥在一起。
朴善花看着这一幕,眼眶湿润了。多少个夜晚,她都在梦中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。
如今,这个梦想终于成真了。
王建国上前,轻轻地拍了拍朴俊浩的肩膀:"你好,我是王建国。"
朴俊浩松开爷爷,转身向王建国深深鞠了一躬:
"很高兴见到您,谢谢您多年来对我爷爷的照顾。"
王建国微笑着点点头:"应该的,他是个好父亲,我很幸运能成为他的儿子。"
07
随后,朴俊浩带着他们前往预定好的酒店。
在路上,他兴奋地介绍着自己在大学的生活:"我住在校园里的国际学生公寓,条件很好。"
"学习虽然辛苦,但很充实,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。"
王德明看着孙子:"心脏外科?那可是很难的专业啊。"
朴俊浩点点头:"是的,很难,但也很有意义。”
"能够直接拯救生命的感觉,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。"
王德明了然地点点头,这个年轻人身上有着自己年轻时的影子。
那种坚定的眼神,执着的信念,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。
到达酒店后,朴俊浩帮他们办理了入住手续。然后,他拿出一份精心准备的行程表:
"爷爷,奶奶,叔叔,我为您们准备了一份五天的行程。”
"明天我们先去颐和园和圆明园,后天去故宫和天安门,大后天去长城,然后是我的学校。"
王建国看了看行程表,赞许地点点头:
"安排得很好,不过也不要太赶,老人家身体可能吃不消。"
朴俊浩立刻点头:"您说得对,我会注意的。如果爷爷和奶奶觉得累了,我们随时可以调整行程。"
王德明看着孙子认真的样子,心中充满了温暖和骄傲:"俊浩,你安排得很好。”
"不过,对我来说,能见到你就是最大的心愿。至于去哪里,看什么,都是次要的。"
朴俊浩感动地看着爷爷:"爷爷,我也是。找到您,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。"
晚上,他们在酒店附近的一家餐厅用餐。
朴俊浩特意选择了一家能够同时提供中餐和朝鲜料理的餐厅,让大家都能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。
餐桌上,朴俊浩给爷爷和王叔叔夹菜,给奶奶盛汤,照顾得无微不至。
朴俊浩突然说道:"爷爷,能不能给我讲讲您年轻时的故事?特别是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部分。”
"我从小就听奶奶讲您的英勇事迹,但我想听您亲口说说。"
王德明有些犹豫:"那都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,很多细节我可能记不清了。"
朴俊浩期待地看着爷爷:"没关系,您记得多少讲多少。对我来说,这是了解您最好的方式。"
在孙子期待的目光下,王德明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。
在北京的几天里,王德明一家人度过了美好的时光。
朴俊浩带着爷爷奶奶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,从宏伟的故宫到雄伟的长城,从优美的颐和园到现代化的大学校园。
每一处景点都让朴善花赞叹不已,而王德明则更多地沉浸在与孙子相处的喜悦中。
在参观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实验室时,朴俊浩认真地说:
"爷爷,我已经向学校申请了今年暑假留在中国实习的机会。”
"如果批准了,我可以去丹东住一段时间,和您、王叔叔一起生活。"
王德明的眼睛亮了起来:"真的吗?那太好了!”
"我们家虽然不大,但收拾一下,绝对住得下。"
朴俊浩微笑着说:"我也想多了解您的生活,了解中国,毕竟我身上流着中国血液。"
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,朴俊浩郑重的说道:
"爷爷,我想邀请您和叔叔今年十月来平壤,爸爸也很想见你们。"
王德明握紧了朴善花的手,激动得说不出话来。
良久,他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:"可以吗?我可以去朝鲜吗?"
朴善花点点头:"我会和相关部门申请的,作为抗美援朝老战士,你应该能获得特别批准。何况,你还是我们家族的一员。"
王建国也表示支持:"爸,我会帮您办理相关手续的。”
"这次我们找到了朴奶奶和俊浩,相信十月份去平壤也会一切顺利。"
商定好未来的计划后,朴善花必须得回国了。
朴俊浩送他们到火车站,依依不舍地与奶奶告别。
朴俊浩搀扶着朴善花走上火车:"奶奶,您放心回去吧,我会照顾好爷爷的。"
朴善花慈爱地拍了拍孙子的手:"好孩子,我相信你。十月份,我们平壤见。"
在回丹东的火车上,王德明打开了手机相册,一张张翻看着这几天拍摄的全家福照片。
照片中,他和朴善花坐在中间,朴俊浩和王建国站在他们身后,四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王德明轻声说:"建国,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孝顺和理解。”
"虽然我有了亲生儿子和孙子,但你永远是我最亲的儿子。"
王建国微笑着点点头:"爸,您不用这么说。”
"我很高兴您找到了自己的亲人,我们的家庭因此更加完整了。"
回到丹东后,王德明和王建国送朴善花到边境口岸。
临别前,朴善花从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,递给王德明,朴善花轻声说:
"七十年前,我给了你一包故乡的土和种子,让它们陪伴你。"
"七十年后,我再给你一包,这次是来自我儿子家的院子。”
王德明接过布包,感受到里面传来的温暖和重量,眼泪不禁夺眶而出:
"谢谢你,善花,谢谢你为我付出的一切。"
朴善花微笑着摇摇头:"我们都是时代的见证者,也是命运的承受者。”
"如今能有这样的结局,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。"
暮色降临的鸭绿江边,王德明和朴善花并肩而坐在断桥遗址前,静静地看着江水流淌。
远处的山峦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,水面上波光粼粼,倒映着天空的绚丽色彩。
明天,朴善花就要回国了。
而三个月后,他们将在平壤重聚,王德明也能见到自己的亲生儿子。
命运的齿轮,似乎正朝着最美好的方向转动。
朴善花轻声说:"德明,你还记得当年分别时,你说过的话吗?"
王德明微微一笑:"记得,我说战争结束后,我会回来找你。"
"而我回答说,无论多久,我都会等你。"朴善花注视着远处的朝鲜山峦。
"虽然我们都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,但命运还是将我们连在了一起。"
王德明望着静静流淌的江水,心中感慨万千。
七十年前,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,他踏上这条河流,奔赴异国他乡的战场。
七十年后,他重新站在这里,发现自己有了一个从未谋面的家庭。
战争带走了他们的青春,但命运却在七十年后给了他们一个圆满。
那块刻着"平安"二字的玉佩,不仅保佑了朴善花一家平平安安,也在冥冥之中,维系着他们之间那看不见的联系。
王德明轻声说:"善花,你知道吗?这么多年来,我一直以为我是孤独的,没有自己的血脉。”
"但现在我才明白,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失去了什么,而在于我们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。"
朴善花微笑着点点头:"是啊,我们都失去了很多,但我们也得到了很多。”
"看看我们的儿子,我们的孙子,他们身上流淌着我们的血液,延续着我们的生命,这不就是最大的平安吗?"
王德明终于理解了那块"平安"玉石的真正含义。
平安,不仅仅是躲过战火,远离灾难。
平安,更是能够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和牵挂。
夕阳西下,江面上的最后一抹余晖也渐渐消失。
王德明和朴善花起身,缓缓走向归途。
在他们身后,断桥的剪影矗立在暮色中,见证着这对跨越国界、跨越时间的老人,在晚年找到了最珍贵的平安。
在回家的路上,王德明握着朴善花的手,低声说:
"善花,明天你回国后,替我抱抱我们的儿子。”
"告诉他,他的父亲为他骄傲,也期待着十月份能够见到他。"
朴善花点点头,眼中闪烁着泪光:
"我会的,我相信,最好的时光还在前方等着我们。"
两位老人相视一笑,步履虽然蹒跚,但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期待。
因为他们知道,在人生的暮年,他们找到了最珍贵的礼物——彼此,以及那个跨越国界的大家庭。
(文中姓名均为化名,图/源自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)